2020感想

2020感想(一)于 2020-12-30 19:11

从上周就开始了两周的假期,每年的最后一周的主题总是反思和放松,并和过去几年一样,不准备写类似「年终总结」的东西,主要是因为写这个东西实在太累了,无法长期坚持,一想到要回顾一整年,感性上就觉得任务量巨大,能拖就拖吧,于是就拖了一年又一年。就算开始写了,也很难保证它真的是年终总结,生活中有无数的小事在塑造和影响着我们,而这些在年末的时候可能都想不起来了,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都是宏观意义上的大事。就算把每件事都写下来了,这些事之间很难有关联性,因为文章的时间跨度是一年,发生在一年内的事情并不代表有关联,于是作为作者需要起承转合来连接这些事情,也构成了写作一大难点。

从读者角度,要看作者一年的信息量,尤其是在赶上了这个年末各种总结堆积的时间,带来的结果是很难让读者认真地去看。

However,年终总结还是有好处的,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当你和你做的事情、经历的事情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以后,当初的情绪和冲击早已经烟消云散,能不被当初那个旋涡所带走,而是以一个第三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一件事,得到更加客观的视角,从而在事件中成长。

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写「年终想法」,这是第一条,未来一周正好休假,写到哪算哪,没有任何负担,也不知道会写几条,可能这是第一条也是最后一条。如果刚好能写了4、5条那拼起来「年终总结」也就完成了,同时也不费心费力,正好尝试下。

(原文链接:2020感想(一):从上周就开始了两周的假…

2020感想(二)于 2020-12-31 11:54

写作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,当我在写(一)的时候,接下来的二三四大概写什么已经有一些模糊的主题了。

关于年终总结,再多写几句。本质来说就是总结和反思,而反思这件事情的时间跨度不能拖太久。以产品为例,如果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原型到实现到测试上线,如果整个过程花一年的时间,过程中没有任何反馈,上线后必然会面对大量预期落空。合理的方式是从小开始,快速上线一个想法原型,得到一个反馈,调整后再得到反馈,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。年终总结也是如此,我比较推荐的方法是每隔一小段时间(具体时间因人而异)就花很小的精力做一下,做迭代式的总结和反思,这样不仅省事,也能及时调整,免得一年后才发现这件事原来有更好的做法。

第二点是人往往会陷入时间的陷阱,觉得在2021要有什么计划要做什么事情,当然这并没有什么问题,只是这些事情并不用等到2021才可以去做,时间是一个人类发明的概念,而真实的世界只有此时此刻,这一秒和下一秒没有任何区别。好好生活在当下,过好每一分每一秒,做好手头上的事情,做好生活中细微的小事,不过分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。不要期待时间能改变什么,时间本身改变不了任何事情,是我们当下微小的努力、行动和思考,以及这些行动的反馈和结果,在慢慢改变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。

(原文链接:2020感想(二) 写作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…

2020感想(三)于 2020-12-31 16:23

2020对我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休了三个月的长假,然后换了一个国家生活,来到了瑞士,加入了Google。

先来说说这三个月的假期,我一直觉得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,比如在默认状态下,没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存在(如因生病必须离开工作),那么会期待这个人一直工作直到退休的年纪。我想尝试一下另外一种方式,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在基本了解自己过去几年在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后,短暂性地和自己所做的事保持一个距离,或者离开职场一段时间,用来总结、回顾和休息。有点类似导演、作家、艺人的做法,我相信导演也不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持续地拍电影,而是有好的剧本有好的机会就集中一段时间把电影拍出来,然后需要长时间得思考和调整,甚至过好几年后再拍下一部电影。于是我就给自己了一个三个月的假期什么正经工作都不做,并用来思考一些根本性地问题,包括不限于:

  • 我在做目前的工作是因为真的喜欢还是因为惯性?
  • 如果生命还剩下一年的时间,我是不是还会做目前这件事?(真实情况是可能还剩下50年左右)
  • 我到底在追求什么,如果按照之前的轨迹发展下去,会取得我希望的结果和目标吗?

当然我也深知这个“短暂离开职场”是一件有风险且需要勇气的事情,有太多世俗意义上的得失需要去考虑,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。

在这三个月离开职场的日子里,也发现了一些平时在职场中没有遇到的问题:

  • 无论是上学还是职场、都是在一个平台之上做事情,如果离开职场后,没有一个做事情的平台,怎么持续地给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去做?
  • 很多朋友都是因为某种工作场合才认识的,在脱离了这个环境后,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社交能力
  • 没有老板、没有组会、没有OKR/KPI,怎么驱动和提升自己?
  • 怎么判断自己的方向是不是偏了?在公司里,大家做决策可以一起review一起商量,如果走歪了也比较容易发现,而自己一个人创业/做事情,得到反馈的时间就会比较长

这些问题我猜也都是自由职业者考虑的问题,所以我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自由职业者面临的一些难处和困境。总之,这三个月给了我很大的调整自己的空间和思考时间,以及有时间认真思考一下这几年决策和做事的方法。结束了这段时间后,我就踏上了瑞士之旅。

今晚正好是跨年夜,祝大家元旦快乐。

(原文链接:2020感想(三) 2020对我而言最大的变化…

2020感想(四)于 2020-01-02 13:45

这篇来写已经在国内工作了几年后,选择出国工作的想法和初衷,不会涉及过多的国外工作的体验,可能要再等一段时间才有能力来写这个话题。

在写下面这些文字前,由「历史往往是成功者来撰写的」类比,当下的自己是过去所有自己的成功者版本,由当下的那个自己来写下过去无数的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做的决策,很可能会有很多“历史改写”以及无意识的偏见。人是一个很会自我欺骗、自我编故事的动物,所以我尽量以客观、真诚的视角来写作,不然就没意义了。

随着对自己认识的加深,我发现自己是一个「经历派」,想要在还年轻的时候去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和经历,于是抱着对不同文化的好奇,我决定尝试一下在一个不同的国家生活。另外我们做的几乎所有事的副作用都是在「自我探索」,在工作、学习、交流、讨论的时候进行自我观察: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感觉,为什么会觉得别人冒犯到我了,我怎么会对这件事生气/开心。一切事情都是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,我又是一个比较喜欢自我探索的人,而把自己扔到一个新奇的、陌生的、甚至是困难的环境中去,没有比这个更能探索自我的事情了。

至于这个体验是好是坏,很多时候并不由我们自己决定。我是在欧洲的第二波疫情还没有爆发的时候过来的,此时每天新增的数字还在有效的控制范围中,还幻想着欧洲的疫情终于缓下来了,之后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。结果后来我们都知道了,欧洲迎来了第二波猛烈的爆发,并且一直持续到了现在,也打破了我一周偶尔可以去办公室的节奏,瑞士疫情也更严重了,又进入了全面WFH(work from home)的阶段。对于我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坏消息,一部分同事还没有线下见过面,这段时间的WFH经历告诉我,人是需要线下见面的,这样信任感才能慢慢建立起来,这也是对所有新入职同事的挑战和困难。

随着第二波疫情的到来也打破了我对很多事情的期待,比如之前计划着去周边国家的旅游,而现在的情况是边境也封锁了,英国的病毒变异的新闻又是连连不断,自己待在家里是目前最好的选择,实在想出游的话只能先在瑞士境内探索,好消息是瑞士有很多风景胜美的地方可以去。

Google的工作环境目前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大家是在一个「心理安全区」(Psychological safety)的共识下工作的,就是鼓励大家问问题,鼓励大家把心里的困惑说出来,即使是显而易见的问题,也不用担心评价、批评或惩罚。我的同事第一周就把「冒充者综合征」(imposter syndrome)的心理现象分享给我,意思是大家或多或少在某个时刻会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里工作,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是个冒充者而已,告诉我如果我现在或以后有这种想法的话,可以聊一聊。

在感想(三)里有些同学留言问想去面试需要准备什么,在这里做个调研,如果大家想看的话留个言或者给我发个私信,需求比较大的话我抽时间写几篇独立的文章。

不过相比如何面试,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「自己为什么要离开现在的环境」,我想特别说的一种情况是不要为了逃避而选择另一条路。一部分同学刚毕业不想工作,于是逃避工作去读研究生、结束仍后不知道干什么,逃避去读个博士了,我不是说读研读博本身不好,而是它们的动机问题;工作了发现自己不喜欢,逃避到另外一份工作,这种逃避式的换环境并不会解决问题,同样的问题在另一个环境中还会出现。或许我们生命中都会面临这种场合,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困住了,这个东西可能是你的家庭、是你的工作、是你的婚姻,想要逃出去,去寻找那个“我真正喜欢的东西,我真正适合的东西”,于是我们不断地向外求,这种逃避并不会解决问题,手里拿着同样一个剧本,只不过演员换了而已。当我们发现换一个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,会更加绝望。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当前的环境中解决问题,而不是以引起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
写到这里篇幅差不多了,之后有机会再写一些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其它感受。

(原文链接:2020感想(四) 这篇来写已经在国内工作…

2020感想(五)于 2020-01-02 20:18

不出意外的话,这应该是这个系列短文的最后一篇了,简单写一写自己在这一年的一些心态变化。

说到心态,我慢慢意识到人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心态游戏。人是一个喜欢做自我批判的动物,类似的想法比如「这件事我是做不好的」,「别人一定会觉得我这件事做得很差劲」、「别人背地里一定是在嘲笑我的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心中,变成自己进步和做事的阻碍。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想说得是,首先这些都不是真的,都是一些主观扭曲化后的想法,完全和现实违背;其次,不用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,无论你做得好做得差,总有人议论你。耐心地做好自己的事情,从小事慢慢积累自信。If you want to win like a champion, you have to think like a champion.

另外,在这一年结束后明显觉得自己变柔软了,更有同情心了。对于一些人和事,也不会再去评判了,人往往容易在不了解事情全貌的情况下给出自己主观的判断、甚至是偏见。举个例子,如果一个人如果支支吾吾一个问题解释不清楚,人会下意识地认为是不是ta的水平问题,而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某人在某次交流中批评了ta,导致ta在那个人面前说话就格外得害怕和紧张,还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水平问题。

然后也明确了未来几年不断去寻找的、对我重要的东西:知识、眼界、思维方式、有益于双方的人际关系、偶尔彻夜的长谈交心、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连接感、让人难忘的体验、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。

自己也慢慢放弃了对「确定性」这件事的执著,以前总是希望做事之前要有明确计划,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而过去一整年的经历劈头盖脸地告诉我们,力所能及地做计划,做好当下的事才是最重要,至于未来怎么样,除了随机应变很难想到别的方法。我们都是在迷雾中行走,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,唯一能做的是摸索前进的同时,照顾好自己以及身边的人,thrive in ambiguity。

好了就写到这吧,在写这个系列之前犹豫过要不要写,不过在这个如此混乱无序的世界中发出自己的信号总是没错的,可能会对某些人有所帮助,也可能找到同类的人。祝愿看到这里的大家在未来的时间里,不要放过自己向这个世界发出信号的机会,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,在不平凡的一年过好我们平凡细微的生活。

(原文链接:2020感想(五) 不出意外的话,这应该是…